时间:2021-09-04 01:00:58
39岁的梁莹是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的教授,科研实力超众。根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以梁莹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的中文文献超过了120篇。仅在2003、2004、2005年,她分别发表了22、11、17篇。然而,在过去几年里,这些学术成果陆续从网上被删除。包括中国知识网、万方、普在内的主要学术期刊数据库。据记者调查确认,在删除原稿的过程中,至少有15篇是剽窃和多投原稿等学术性问题。
的“撤退”可以说是近来学界的热门词汇。之前哈佛大学发表了关于论文伪造的前医学院教授。之后,清华大学撤除了11篇材料科学领域的论文,取消了论文作者的博士学位。对于这两个撤出事件的处理,国民纷纷表示赞赏。因为看到了对学术不好的“零容忍”态度。在
梁莹的“撤稿事件”中,公众的反应完全不同。虽然还没有权威调查的结论,但是去年7月,6位南大教授反映了梁莹的学术问题。学生也多次提出抗议,但校方没有反馈结果。
此次媒体曝光后,南京大学迅速应对,负责相关部门按照规定和程序进行验证。如果问题是事实,我们会按照规定严格处理。晚饭晚了也没关系。希望南京大学能以事实为基础,进行充分调查,回答公开。从已经知道的信息来看,梁莹本人认为论文的写法“有瑕疵”。在
本杂志的投稿书中,主要理由是“初期的学术浅薄”。她后来解释说,这是刚进学术之门时,难免不懂规范。梁莹接着问。
”几年前,论文的数据库检查不充分,确实有人打了“埃吉球”。但是,梁莹不能考虑自己。更重要的是,学术浅薄和学术无端是两回事,不能混淆。
对各研究人员来说,初期的学术成果是个人志趣的忠实记录,浅而不怕。只要是原创的、规范的,说合乎道理就有价值。学术成果是学者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跳板悄悄地删掉初期的论文,从梁莹的角度来看,也许是很重视“学术之羽”的表现。但是讽刺的是,她好像不重视自己的名誉。据公开报道,该校社会学院社会工学部2014级全体学生曾联名举报梁莹的教育态度。在社会工学部要求的学术任务中,2015级的学生没有一个人选择她当领导。
老师做这个工作。她不害羞吗?在一次教室里,她又公开回应:“我已经混到了一起,没什么好害怕的。”她只是年轻才能和成果突出,这样嚣张也可以吗?这实际上是指现在的教师评价机制。学术诚信是学术创新的基础,是屡禁学术的不合理行为,不仅造成科研经费的巨大浪费,还破坏了学术空气,混淆黑白,侵蚀了科技大厦的基础,严重破坏了科技队伍的健康的成长。
人对这种行为,无论是谁,不管有什么影响,调查时都不要犹豫,处理时要果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