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3-18 05:00:02
摘要:面向工程的“三维六节”实例教学模式是指以工程能力为主导,理论、实践和工程三维度融合,辐射专业概论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实习、专业课程设计、专业团体活动和毕业论文(设计)六个阶段的人才培养全过程。改革实践强调了六个过程。基于工程能力驱动,优化工程管理专业培训方案。根据职业发展计划,构建学生的职业精神。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切入,实施完全的冲击式教育改革实践。构建学生合作平台和运营机制,根据工程问题的方向,展开毕业论文(设计)的真题。在学生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平台建设、团队建设和教育教育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效果。
关键词:工程能力、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判例教育、改革实践、运行效果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指导一些本科大学转换为应用技术类的大学。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共同发表了《关于向部分地方普通本科大学转型的指导意见》。基于应用型优秀人才提高工程管理人才实践能力的新要求,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必须解决教育与实践的偏差、理论与实际切裂的教育模式问题。面向
个项目的“三维六阶段”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工程能力为导向,实施全过程事例教育的有效模式,回归工程理念,实施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以完全循环式教育模式进行项目管理课程的教育改革。优化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系统,完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流程,改进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方法,实现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岗位和业务资格对接,提高学生工程管理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经过11年的探索和实践,基于工程管理人才全过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规则,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以工程能力为主导,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构建和实施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实践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果。面向
1项目的“三维六环”示范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特征1.1项目的“三维六环”示范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是工程的“三维六环”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其本质是以工程能力为导向、理论、实践和工程的三次元度融合在一起。放射线专业概论课(专业导论)、专业核心课、专业实习、专业课程设计、专业社团活动以及毕业论文(设计)的六个阶段的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案例教育为核心,构建工程管理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立体化系统,实现工程管理人才的工程实实现以实践认知能力(理论维)、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实践维)和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工程维)为一体的工程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1.2面向项目的“三维六阶段”示范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是,该模式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1)基于工程能力指南,构建并实践了面向工程的“三维六阶段”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三维六阶段”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将工程理论、工程实践和工程革新的三维能力立体融合,将辐射专业概论课(专业导论)、专业核心课、专业实习、专业课程设计、专业团体活动和毕业论文(设计)项目管理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的全过程,以事例教育为核心模式,构建项目管理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立体化系统,实现以工程管理人才的工程实践认知能力(理论维)、工程实践应用力(实践维)和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工程维)为一体的协调发展做了。(2)基于PDCA循环,以项目管理课程为模型,形成并实施了全方位教学运行系统。
以完整的工程项目管理例子为基础,活用项目管理课程的相关知识,利用事例环进行传授活动。以完整的案例为主线,以学生全过程参加为形式,从案例展示的感性认识出发,形成完整的判例认识、分析、应用、实践和实战等五个环节的循环往返式判例教育运行体系。
(3)基于项目建设过程,以CDIO为理念,面向项目实际情况,构建并执行了多级、一体化的实验实践教育系统。实施将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工程技术分析、工程可行性研究、工程计划、工程市场交易、工程经济计算和工程管理特别计划等核心专业课程设计一体化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以相对稳定的团队对同一工程,对工程建设管理过程的核心依次规划和完成贯彻心力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工程经济学、房地产开发和经营、工程投标和合同管理、工程计量和成本计算、工程项目管理等六个核心专业科目的课程设计,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应用综合能力。2工程能力指南的“三维六阶段”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实践过程2.1基于工程能力驱动,优化工程管理专业培训方案,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基于服务学校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的位置以接吻为目标。学校设定行业的职业特色,以通过教育系统培养工程管理的现代化能力为目标,以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为中心,根据知识系统化、决策科学化、国际化、手段信息化的内在要求,有突出的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构建并优化了门知识一体化培训方案。以课程体系优化为切入点,确立了专业培训方案制定程序、动态管理、有序调整、跟进反馈的有效运行机制。
工程专业培训方案的制定和修改体现了两个特点。一是基于工程实践能力驱动,健全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实践体系,强调全过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从2010、2013、2016培训方案的调整来看,在总学压缩流程下,实践环节的比例和总量不断增加,三次调整、三次提升、实践环节的授课时间比例依次在25%以上、30%以上和35%以上,工程项目管理等六个核心专业课的综合型设计课程设置增加了共计的授课时间量。从培养计划来看,保证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强化。2.2根据职业发展计划,重视专业概论课的职业影响教育,建筑学生的职人精神重视专业概论课(专业导论课、专业研讨课)的专业启蒙教育,专业概论课由专业负责人(或专业知名教授)主讲,从学生职业发展计划分析着手认识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和优势,梳理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的脉络和思路,强化全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特色,引导典型人物的成功路径和经验,开展职业影响教育,创建贯穿学生服务工程一线的敬业精神和精品工程凭借工匠的精神,让学生结合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增强专业自信。热爱工程管理事业。通过
个课程的介绍和讨论,40%以上的学生结合了自己的学业计划和营业资格,确立了项目经理的职业目标,体现了基层生根、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2.3根据专业课程切入,实施完整的案例轮回式教育改革实践,确立学生中心地位的工程管理实践特征,决定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必须与工程实际密切联系。
2006年,学习学生对专业课程不感兴趣的现象,以项目管理课程的教育改革为切入点,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践全套教学改革,以工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自主学习、参与全过程的PDCA基于五个阶段循环的完整的教学模式,以完整的项目管理示例为基础,通过课程背景展示,通过课堂教学、课后训练、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全过程,基于工程示例感性认识升华,从理论分析